Workflow
智库要论丨马海涛: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搜狐财经·2025-05-26 09:02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分析 -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出口压力加大,美国"对等关税政策"抬高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门槛,削弱价格优势,机械、电子等行业出口压力显著上升[3] - 全球需求疲软抑制经济增长,IMF将2025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从3.3%下调至2.8%,中国面临终端需求不足、中间品订单减少等挑战[3] - 产业链重构风险加剧,发达国家推动"去中国化"战略,东南亚国家以优惠政策承接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形成对中国制造业的"双向挤压"[4] 财政政策应对措施 -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内需,通过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直接拉动社会总需求[7] - 中国财政政策空间充足,2023年政府负债率仅67.5%,显著低于G20国家118.2%的平均水平[8] - 强化财政支出导向,重点支持民生消费、就业保障和科技创新领域,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进度[9][10] 政策协同与实施路径 - 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通过财政贴息、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11] - 央行需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配合国债发行期间的公开市场操作[11] - 聚焦"两重"项目(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两新"政策(新型城镇化、新兴产业),加速释放投资消费需求[9] 制造业发展挑战 - 发达国家实施"中高端制造回流+限制高端制造流出"策略,发展中国家推进"低端制造承接+中端制造升级",挤压中国制造业空间[4] - 技术封锁风险加剧,发达国家在产业链核心环节实施技术垄断措施[4] - 需通过财政支持弥补科技创新短板,推动新旧动能转换[10] 金融领域风险传导 - 全球避险情绪上升加剧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波动性,短期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5] - 美国强化中概股监管限制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机构合规要求导致资本外流[5] - 关税政策通过汇率、资本流动等渠道冲击国内股市、债市及房地产市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