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处理”不能变成“集中排污”,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酿新规
第一财经·2025-05-26 10:17
工业园区污水排放现状 - 工业园区排放标准普遍存在污染物控制项目不全问题,环境风险隐患较高[1] - 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共有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2962家,其中化工园区近600家[2] - 工业废水间接排放模式已成为主要排放方式,但现行标准未针对工业园区单独制定[1] 新规制定背景与目标 - 生态环境部起草《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1] - 新规旨在防范环境风险,保障水生态安全及公众健康[1] - 需解决工业园区废水与城镇生活污水水质差异大导致标准执行不合理的问题[1] 工业园区分类与废水特点 - 单一行业型工业园区(如医药/纺织/电子产业园)废水特征相似[2] - 主导产业型工业园区(如合成革化工/食品制造园区)以某一行业为主夹杂其他企业[2] - 综合型工业园区(含无机化工/造纸/制药等行业)废水水质差异大,特征污染物复杂[2] 新规核心内容 - 实行全面防控原则,强化环境风险管控,动态评估需管控的污染物[4] - 允许协商间接排放,但需确保不发生稀释排放和干扰处理设施运行[5] - 根据受纳水体功能分区实施差异化排放限值(重点控制区/一般控制区)[5] 新规实施影响 - 推动地方制定排放标准,加强特征污染物管控[5] - 协商间接排放机制可降低企业废水处理成本,减少碳源投入[5] - 单一行业型园区限值与现行标准衔接,其他类型园区通过技术经济论证确定限值[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