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与"全球南方"的历史渊源 - "全球南方"诞生于二战后的全球非殖民化浪潮,其发展经历过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数轮高潮 [1] - 1955年万隆会议是"南南合作"作为全球政治运动形成的里程碑,南方国家正式走上世界政治舞台 [3] - 1964年77国集团成立,标志着"全球南方"国家形成集体联盟,至今已拓展至133个成员国 [4] 中印与"全球南方"的早期互动 - 中印与"全球南方"国家的正式接触可追溯到万隆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原则,印度是会议发起国之一 [6] - 中国是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支持77国集团主张;印度是不结盟运动主要领导国和77国集团成员 [6] - 冷战结束后"全球南方"概念一度沉寂,21世纪初随着中印经济崛起重新活跃 [7] 中国与"全球南方"的经济合作 - 2000年中非论坛成立,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 [8] - 2001年中国与东盟达成建立自由贸易区共识,自2009年起连续多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7][8] - 2018年中国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与"全球南方"互动的重要实践 [8] 俄乌冲突后的"全球南方"新动态 - "全球南方"国家在俄乌冲突中坚持"新不结盟"立场,冲击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 [10] - 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合作,如斡旋沙伊和解 [11] - 印度以"全球南方领导者"自居,召开"全球南方之声"峰会并推动非盟加入G20 [11] 中印对"全球南方"的认知差异 - 中国视"全球南方"为非西方但不反西方的架构,寻求建立平等互利的发展平台 [12][13] - 印度倾向将"全球南方"融入西方主导的既有秩序,充当南北方"联络员" [14][15] - 印度"全球南方"政策呈现"去中国化"倾向,如多次国际场合排斥中国参与 [16] 中印之争对"全球南方"的影响 - 削弱"全球南方"内部合作动力,两国在多边机制中的协作减少 [19] - 加剧全球集团对抗趋势,西方可能利用中印分歧分化"全球南方" [19] - 破坏既有中印多边合作机制,如金砖组织和上合组织功能受限 [20] "全球南方"的未来出路 - 中印协同集体领导是可能出路,地位竞争可转化为"俱乐部商品"而非零和博弈 [22][23] - 两国在气候变化、全球金融改革等领域有共同利益 [25] - "共同的亚洲命运"叙事存在合作空间,如G20主题与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似 [26]
印巴冲突,为何加深了中印之间的战略裂痕?
虎嗅·2025-05-26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