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十年,临芯投资的“超级进化之路”
搜狐财经·2025-05-26 13:46

公司发展历程 - 临芯投资成立于2014年,以500万注册资金起步,专注半导体及硬科技领域投资 [16] - 十年累计管理资金近100亿人民币,投资130多个项目,其中18个实现IPO,累计退出金额超170亿人民币 [2][7] - 早期通过重仓澜起科技(6.93亿美元私有化)和中微公司(三轮投资近2亿)奠定行业地位,两项目科创板上市后市值均突破1500亿 [17][20][28] - 投资策略从并购起步,逐步扩展至"并购+早期"两头并行,形成完整投资闭环 [37][39] 核心投资案例 - 澜起科技:2014年抓住做空机会完成私有化,2019年科创板上市后市值峰值1500亿,2024年净利润暴涨213%至14亿,DDR5芯片全球市占率近50% [17][20][21] - 中微公司:2016年逆势投资时年亏损企业,三轮投资后位列前十大股东,2019年科创板上市,2021年刻蚀设备进入国际5nm生产线 [27][28][29] - 其他明星项目包括芯原股份、博通集成、拓荆科技等,覆盖半导体设计、设备、材料全产业链 [7][47] 行业趋势洞察 - 中国半导体产业经历从国产替代(1.0)到产业升级(黄金时代),当前进入"低端过剩、高端稀缺"的并购整合阶段 [38][50] - 技术聚变催生新质生产力革命,AI、量子计算、绿色科技等重构经济版图 [2] - 科创板设立(2019)是行业分水岭,此前互联网主导,此后硬科技成为投资主线 [29] 投资策略演进 - 方法论迭代:从"望远镜看产业"到"煲汤理论"(长期价值投资),坚持"守猎者"定位专注半导体赛道 [22][29][30] - 两条主线: 1) 半导体基础领域"投早投小+并购整合",早期项目数量占比50%,并购金额占比40% [39][40] 2) 下游应用延伸至汽车电子、AI、机器人等,引入长城汽车前CTO强化产业能力 [40] - 退出机制:2019年后体系化退出,累计实现超161亿退出金额(2021-2024),建立分级投后管理体系 [47][48] 机构能力建设 - 从"一人机构"向专业化转型,完善募投管退全流程,盲池基金比例提升 [41][44] - 构建产业生态网络"临友荟",联动18家已投上市公司和137家产业链企业 [40][41] - 强化数智化管理,定制投资管理平台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 [48] 未来战略方向 - 聚焦并购整合:预计70%精力投入并购,目标打造世界级半导体企业 [50][51] - 响应政策导向:把握《国九条》等政策红利,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53] - 使命驱动:坚持"投资推动科技进步"初心,定位"造就世界级企业" [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