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编程领域竞争格局 - AI编程领域进入混战模式,OpenAI、微软、谷歌、Anthropic等大厂纷纷推出新工具和模型,如Codex Agent、GitHub Copilot Extension、Jules、Claude Opus 4等 [2] - 大厂布局AI编程旨在补强云服务生态黏性,同时探索大模型商业化路径 [2] - 创业企业如Cursor、Windsurf面临大厂降维打击,需在他人规则下寻找生存空间 [2] 微软的AI编程战略 - 微软开源GitHub Copilot Extension for VS Code,计划将AI功能直接引入VS Code开源存储库,开发者未来无需插件即可使用Copilot功能 [3] - 微软此举可能意在对抗Cursor等竞争对手,Cursor通过魔改VS Code获得大量用户,对微软开源生态构成挑战 [3] - 微软可能通过修改VS Code插件许可协议限制竞争对手,构建自身生态圈 [4] 谷歌的AI编程布局 - 谷歌推出AI编程Agent工具Jules,基于Gemini 2.5 Pro大模型优化编码能力,支持复杂任务分解、单元测试验证等全流程开发 [6] - Jules采用"异步任务"编码模式,与Cursor等工具的"实时协作"形成差异化 [6] - 谷歌还推出Gemini Code Assist免费服务和Firebase Studio开发环境,但尚未推出重量级AI编程产品 [4] 异步与混合Agent模式 - 微软Copilot Agent和谷歌Jules均支持"异步任务"模式,开发者可分配复杂任务由Agent独立处理 [6][7] - 谷歌采用"混合Agent"方法,多个专业Agent协同工作并互相检查,不同于微软的单个Agent模式 [8] - OpenAI认为异步多Agent将成为生产高质量软件的默认方式,计划构建同时支持实时和异步的工具 [9] 大模型厂商的参与 - OpenAI的Codex已从编程模型发展为能在沙箱中编写代码、修复错误的编程助手 [10] - Anthropic推出Claude Opus 4和Claude Sonnet 4,优化编程能力,并发布AI编程助手Claude Code [11] - Anthropic停止投资聊天机器人,转向提升Claude执行复杂任务和编写整个代码库的能力 [11] AI编程产品发展阶段 - 第一阶段:预测文本,简单代码补全 [13] - 第二阶段:聊天,编码任务的人工智能辅助对话 [13] - 第三阶段:协作"氛围编码",广泛协调的代码更改 [13] - 第四阶段:Agent代理模式,AI自主运行并可能无监督改变 [13] 创业企业的应对 - Cursor开发商推出自研Cursor-Fast,代码生成能力介于GPT-3.5与GPT-4之间 [13] - 创业企业面临模型能力决定竞争力的局面,最终可能只能选择一两个优质大模型作为基础 [13]
微软、谷歌下场围剿Cursor ,AI编程格局生变 | 企服国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