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转型 - Niantic以35亿美元价格将游戏开发业务出售给沙特控股的游戏公司Scopely,并更名为Niantic Spatial,全面转向企业级AI领域[3] - 公司认为拆分游戏与AI业务能让双方最大化发展机会,约400名游戏开发员工转入Scopely,200人留守Niantic,裁员超65人[7][12] - 转型后公司将专注Spatial平台开发,该平台提供AI地图工具,利用游戏积累的300亿英里位置数据构建"大型地理空间模型"(LGM)[4] 游戏业务表现 - 《精灵宝可梦GO》累计创造80亿美元收入,2024年贡献7.7亿美元(占公司10亿美元总营收77%),月活跃玩家3000万[8][10] - 公司未能复制爆款成功,《哈利波特:巫师联盟》等后续游戏失败,2022-2023年累计裁员320人(占员工总数25%)[10] - 2023年推出的《怪物猎人Now》收入1.42亿美元(同比增长23%),但《精灵宝可梦GO》已跌出苹果免费游戏前100名[10][11] AI业务布局 - Spatial平台技术包括视觉定位系统(精度达厘米级)和Scaniverse 3D建模工具,已签约新加坡旅游局和博思艾伦咨询公司[12][19] - LGM模型通过生成式AI填补现实场景数据空白,应用场景涵盖物流追踪、远程勘测和AR导览[4][19] - 公司向现有投资者融资2.5亿美元,高德纳预测空间计算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1100亿美元增至2033年1.7万亿美元[6][7] 数据资产与争议 - 交易后Niantic仍可通过供应商身份获取游戏位置数据,但不再控制数据流向[20] - 玩家数据使用引发争议,公司澄清仅采集用户主动操作且同意的数据,新服务条款将明确AI数据政策[21] - 沙特资本收购引发人权质疑,公司称Scopely独立运营且数据存储于美国[21] 公司历史背景 - CEO约翰·汉克为谷歌地图创始人之一,Niantic最初是谷歌内部游戏部门,2015年分拆独立[14] - 《精灵宝可梦GO》2016年上线三天用户超推特,两个月成美国最受欢迎手游(日活2100万)[15] - 公司文化源自淘金热时期的捕鲸船,总部设计为船舱风格[13]
硅谷最疯CEO:卖掉摇钱树《宝可梦GO》后,他做了什么?
36氪·2025-05-26 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