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网络“黑嘴”亮剑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护航
证券时报·2025-05-27 02:13
网络"黑嘴"行为类型 - 肆意诋毁攻击企业产品质量和经营状况,捏造虚假信息抹黑企业声誉 [1] - 组织操纵"网络水军"和"黑公关",联动发布涉企负面信息对企业进行恶意攻击 [1] - 进行虚假不实测评,涂抹恶搞企业标识,侮辱贬损企业形象 [1] - 以"删帖""撤稿"名义敲诈勒索企业,索取"删稿费""公关费" [2] - 利用话语权要挟企业提供"保护费",干扰企业正常经营 [2] - 在企业新品发布、上市、融资等重要节点发布虚假信息胁迫商务合作 [2] - 恶意集纳企业负面信息唱衰行业发展前景,搅乱市场信心 [2] - 歪曲解读企业股权结构、财务报表等公开信息误导公众 [2] - 翻炒企业旧闻蹭热点进行恶意营销 [2] 网络"黑嘴"侵权手段 - 假冒仿冒企业家姓名肖像发布虚假信息 [3] - 断章取义企业家言论侵犯权益 [3] - 散布地域人群歧视言论污名化企业家 [3] - 炒作泄露企业家隐私干扰企业正常经营 [3] 专项行动措施 - 中央网信办启动为期2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 [4] - 重点整治四类突出问题形成围剿之势 [4] - 平台需加强信息审核管理履行主体责任 [4] - 企业应提高防范意识和法律维权能力 [4] - 网民需增强信息辨别能力不传播不实信息 [4] 行业影响 - 网络"黑嘴"扰乱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3] - 破坏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阻碍经济健康发展 [3] - 部分企业因恶意抹黑导致销售额大幅下滑 [3] - 严重情况可能导致企业面临倒闭风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