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博特展解读殷商文明密码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5-27 06:33
商代习字甲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吴伟琦摄 商代龙形觥(山西博物院藏)。 宋家儒摄(人民图片) 商代妇好鸮尊(河南博物院藏)。 吴伟琦摄 殷墟先民长啥样?"商代女战神"妇好是什么身份?商王朝的势力范围有多大? 近日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开幕的"看·见殷商"展备受关注。这是首都博物馆"中华文 明起源"系列第二展,也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商代文明展,汇集28家考古文博单位的珍贵文物338件 (套),包括甲骨、青铜器、陶器、玉器等,全景呈现殷商文化面貌。 汇聚殷墟出土珍品 商代"亚醜"铜钺(山东博物馆藏)。 吴伟琦摄 商代玉调色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吴伟琦摄 殷墟出土的陶鬲形猪首盖盉憨态可掬,被网友戏称为"3000年前的小猪佩奇"。器形呈猪首状,长嘴,圆 眼微凸,双耳直立。肩部饰三角绳纹,腹及袋足饰细绳纹。这件陶盉是温酒的容器,加热后美酒从它的 口中流出。 商,"上可追溯至夏,下可延续至周",在早期中华文明和国家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 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策展人高红清介绍,"看·见殷商"展分为"有册有典""青铜高峰""居中衍大""式范 后世"四部分,从商王世系入手,展示了商代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