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首博特展解读殷商文明密码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5-27 06:33

展览概况 - 展览主题为"看·见殷商",是首都博物馆"中华文明起源"系列第二展,汇集28家考古文博单位的珍贵文物338件(套),包括甲骨、青铜器、陶器、玉器等,全景呈现殷商文化面貌 [10] - 展览分为"有册有典""青铜高峰""居中衍大""式范后世"四部分,从商王世系入手,展示了商代生产、生活、社会组织与精神世界 [11] - 展览涵盖了8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果,珍品、孤品、名品云集,不少文物是首次进京展出 [11] 重要展品 - 妇好鸮尊:1976年出土于妇好墓,此次展览中这对鸮尊时隔多年首次重聚,通体以云雷纹为地纹,体现"三层花"装饰技法 [12] - 亚长墓铜钺:墓中共有7柄铜钺,其中6柄铜钺的柄部两面均有铭文"亚长",钺是军事权力的象征 [13] - 牛尊:亚长墓出土,共有动物形象26个以上,包括虎4个、鸟2个、鱼2个、兽面4个、夔14个以上 [13] - 玉调色板:2022年出土于殷墟遗址王陵区祭祀坑,上部雕刻两只相背对称的鹦鹉,是商代制玉工艺的突出代表 [13] - 陶鬲形猪首盖盉:被网友戏称为"3000年前的小猪佩奇",是温酒的容器 [14] - 商代龙形觥:为不可出国(境)展览的珍品,整体呈弧形犀牛角状,器身前部为昂起的龙头 [15] - "亚醜"铜钺:山东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1965年出土于山东青州苏埠屯1号商墓 [16] - 铜鼓:目前国内仅存的商代铜鼓,造型古朴庄重,为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19] 商文化影响范围 - 商王朝定都中原,其文化影响范围东至山东,西抵陕西,南逾长江,北达长城一线 [15] - 盘庚迁殷前,商文化的北界已推进至唐河与易水之间,迁殷后,豫北冀南地区成为商王国的王畿 [15] - 燕山南麓地区出现了一些与商文化有关联的据点,如北京平谷刘家河商墓遗址 [15] - 苏埠屯类型遗址是晚商文化的典型代表,其范围大致是西起山东西北的阳谷、东阿一带,沿着泰沂山脉北侧分布 [16] - 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出土青铜礼器的形制、纹饰及组合关系与中原文化器物高度相似 [17] - 江西新干大洋洲遗址出土的器物表现出与殷商文化的相似,又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17] - 寨沟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解家沟镇寨沟村,是一处商代晚期大型聚落遗址 [18] 文化传承与创新 - 周灭商后,对殷商祭祀、礼制、乐舞文化等进行借鉴和改进,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 [19] - 甲骨文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殷墟已出土甲骨16万余片 [19] - 展览特别设置"彩蛋"环节,展出了《哪吒2》里人物和道具的文物原型 [20] - 围绕此次展览,首都博物馆打造了"甲骨风云"虚拟现实展示空间,开发了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