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FX课堂】滞涨的阴影:70年代的美国经济、市场表现与政策博弈
搜狐财经·2025-05-27 11:22
滞涨概念 - 滞涨由"停滞"和"通货膨胀"组合而成,描述高通胀与高失业率并存的异常经济现象 [1][2] - 打破传统菲利普斯曲线理论中通胀与失业率的权衡关系 [2] - 经济停滞表现为增长缓慢或负增长、高失业率及企业盈利下降 [3] 滞涨成因 - 供给侧冲击如石油价格暴涨直接推高成本并抑制生产活动 [2][7] - 不当经济政策包括过度宽松货币财政政策或限制生产的行政措施 [2][7] - 工资-物价螺旋与通胀预期自我实现形成恶性循环 [7] 历史案例(20世纪70年代美国) - 背景包括石油危机(油价涨数倍)、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及宽松政策遗留问题 [7] - 经济表现:通胀率多次达两位数(最高近15%)、失业率突破8%-9%、GDP负增长 [7] - 金融市场中股市实际价值缩水,道琼斯指数十年未涨,"漂亮50"蓝筹股泡沫破裂 [6][7] 金融市场反应 - 股市受高通胀侵蚀盈利、利率上升竞争资金及不确定性三重打击 [7] - 债市价格下跌,名义收益率上升但实际收益率为负 [7] - 大宗商品表现强劲,石油与黄金分别因供给冲击和避险需求暴涨 [12] 政策应对 - 初期价格管制与渐进加息失败,刺激政策加剧通胀 [8] - 后期沃尔克采取激进紧缩,联邦基金利率超20%成功抑制通胀但引发衰退 [8][12] - 核心困境在于刺激与紧缩政策分别会恶化通胀或停滞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