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新观察】理性看待富士康的出与进
经济日报·2025-05-27 17:19
国际产业转移的本质与动态 -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市场选择,调整动力来自效率和成本因素 [2][3] - 产业链有进有出是正常现象,企业会根据全球生产能力布局主动调整 [3] - 中国成功吸引外资成为"世界工厂"和当前部分产业链外迁都是符合产业规律的正常现象 [3]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优势 - 中国制造已形成生产效率高和生产成本低的双重优势,拥有最完整的产业体系 [4] - 超大规模市场能大幅摊薄制造业成本,产业链集群和配套环境形成新优势 [4] - 苹果转移10%产能需约8年时间,证明中国产业链生态完善、工人专业 [4] - 产业集群能迅速响应市场变化,形成"搬不走的产业" [4] 产业链外迁的原因与影响 - 产业链外迁主因是中国劳动力、土地成本上升,失去劳动密集型行业比较优势 [3] - 低端产业转移反映中国制造产业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3] - 近年外资更多投向中国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 [3] 富士康案例与产业转移启示 - 富士康在郑州投资约10亿元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 [2] - 苹果手机在中国市场出货量跌出前五,印度组装质量合格率仅约50% [2] - 不应过度解读产业链外迁,中国制造仍具不可替代优势 [4] - 跨国公司扩大在华投资不代表可以忽视短板和风险 [5]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 中国制造正以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4] - 需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5] - 应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先进制造业,掌握全球产业链话语权 [5] - 加快产业国内梯度转移,改造传统产业,提升竞争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