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概况 - 国家级经开区数量从1984年的14个增长至2024年的232个,覆盖31个省区市 [2] - 2024年国家级经开区创造地区生产总值16.9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外贸总额24.5%,实际使用外资272亿美元占全国23.4% [2] - 拥有8.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18.3%,外贸进出口10.7万亿元人民币 [2] 政策背景与定位 - 商务部将国家级经开区定位为外贸外资"第一梯队"、"投资中国"优先选择和制度型开放重要平台 [1][4] - 工作方案出台背景包括国际经贸秩序受冲击、党中央要求推进开放发展及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改革 [3] - 首批国家级经开区设立40周年之际提出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3] 对外开放举措 - 工作方案包含16项政策举措,支持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领域外商投资及数字服务出口 [4] - 重点落实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政策,涉及6万家外资企业和9.9万家外贸企业 [5] - 苏州工业园吸收外资居全国首位,海南杨浦经开区2024年外资为2018年的13倍 [5] 营商环境优化 -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优化企业迁移流程,取消档案扣留限制 [7] - 2023年上门检查次数同比大幅减少,推行"轻微免罚"等服务型执法新模式 [8] - 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等"四乱"行为,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 [9] 产业与区域特色 - 昆山经开区2023年进出口达5700多亿元人民币,体现外向型经济特色 [5] - 工作方案鼓励建设内外贸融合产业集群和国际枢纽物流中心 [4] - 经开区动态管理机制自2016年实施,通过考核评价实现有进有出 [2]
外贸外资“第一梯队”、投资中国优选,国家级经开区凭什么
南方都市报·2025-05-27 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