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支持制造业企业应用具身智能大模型、5G等技术
第一财经·2025-05-27 17:40

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核心观点 - 北京市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年)》,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深度融合,加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3][4] - 方案提出16项具体措施,覆盖数据治理、大模型开发、智能装备升级、金融支持等全产业链环节[4][5][6][7][8][9] - 政府将提供高额资金支持,单项最高达5000万元,重点投向具身智能工厂、智能产品产线、仿真验证平台等领域[1][6][7] 数据体系建设 - 支持制造业企业及科研机构开展数据采集、清洗、标注,形成高质量数据集,对数据首登记、首交易等给予奖励[4] - 搭建数据治理服务平台,建设开源数据集及工具集,组织公共数据治理服务商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低价优质服务[4] - 推行人工智能数据沙盒制度,保障数据隐私安全,对首次使用沙盒训练的企业给予免费服务[4] 大模型与智能体开发 - 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大模型企业开发行业大模型,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项目给予最高3000万元算力成本支持[5] - 鼓励企业融合工业机理与大模型打造通用智能体,对显著提升效率的智能体按算力成本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5] - 制定标准化通信协议,形成"小模型局部应用+大模型全局优化"的混合智能范式,优质协议将在京津冀推广[5] 智能制造能力提升 - 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开发智能化产品及解决方案,成效显著者优先推荐为国家级技术中心[6] - 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工业仿真软件,搭建行业通用仿真平台,对国家重点任务平台给予最高5000万元支持[6] - 建设模型安全靶场,制定评估标准,对行业影响力强的安全保障平台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6] 智能装备与工厂建设 - 利用多模态模型提升装备感知决策能力,对示范性新装备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7] - 打造具身智能工厂示范项目,部署智能机器人及5G技术,单个项目最高支持3000万元[1][7] - 布局AI PC、AI手机等智能产品产能,对中试平台及柔性产线建设给予最高5000万元支持[1][7] 产业生态支持 - 培养"AI+制造"复合人才,建设实训基地,对优质课程及基地给予择优支持[8] - 建立制造业人工智能服务商库,开展京津冀企业对接活动[8] - 创新"AI智造贷"金融工具,利用市级产业基金培育优质企业及创新项目[2][8] 案例推广与宣传 - 征集人工智能赋能案例,通过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等平台宣传推广[9] - 鼓励企业搭建案例展厅,建立标杆案例网络平台促进经验共享[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