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坐个月子收我100万,你还说亏钱?”
36氪·2025-05-27 18:10

公司概况 - 圣贝拉定位高端月子中心市场 主打奢华服务 56天女王套餐最高报价116.88万人民币 日均消费达2万人民币 [1] - 公司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 与高档酒店合作 门店覆盖北上广深及香港、新加坡等一线城市 [1][7] - 明星效应显著 戚薇、吉娜等女星曾入住 通过社交媒体强化高端品牌形象 [1][18] 财务表现 - 2021-2024H1累计净亏损超12亿元 其中2022年单年亏损达4.12亿元 [1] - 2024H1经调整后盈利仅1715万元 盈利能力薄弱 [1] - 毛利率持续低迷 2024H1为34% 显著低于行业预期水平 [4] 成本结构 - 租金成本占比居高不下 2021-2024H1租金及使用权资产折旧占收入22.5%-27.5% [12] - 人力成本占比33%左右 与租金合计吞噬近半营收 [13][14] - 营销费用持续攀升 销售费用率接近20% 明星代言及社交媒体推广投入巨大 [18] 商业模式痛点 - 轻资产模式隐含重成本 高端酒店合作虽提升品牌调性但租金压力显著 [7][10] - 行业存在严重中间商分利问题 供应链成本控制困难 [3] - 获客成本高企 因服务复购率极低且目标客群狭窄 [20] - 非标服务难以规模化 定制化特性制约成本摊薄 [20] 同业对比 - 竞品爱帝宫2024H1毛利率更低仅25.5% 已遭遇停牌危机 [4] - 成都市场定价分层明显:圣贝拉(18.88万起)>茉莉智慧(13.88万起)>爱帝宫(4.98万起) [11] - 行业普遍采用酒店合作模式 但选址档次直接决定定价能力 [10] 战略调整 - 通过收购广禾堂、S-bra尝试垂直整合供应链 效果未达预期 [14][17] - 推出子品牌艾屿、小贝拉实施多品牌战略 覆盖不同价格带 [23] - 探索零售业务转型 将月子服务衍生至母婴产品领域 [22][23] 行业趋势 - 市场呈现两极分化:高端品牌延伸产品线 平价品牌聚焦性价比 [21] - 公立医院可能切入中端市场 凭借医疗资源形成竞争壁垒 [25] - 社区家庭式/上门式月子服务兴起 反映消费降级需求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