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核心与背景 - 商务部印发《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包含四个方面16项政策举措,旨在将国家级经开区发展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定位谋划 [1] - 国家级经开区自1984年设立首批14个以来,40余年间数量已增长至232个,代表区域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产业合作的发动机 [1] - 当前国际经贸秩序受严重冲击,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愈演愈烈,国家级经开区稳外贸稳外资主阵地的责任更加凸显 [1] 土地要素保障措施 - 支持各地为国家级经开区单列年度土地指标,允许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产业项目,支持开发建设主体上市融资 [1] - 针对部分东部国家级经开区土地开发接近饱和问题,通过单列用地指标、支持立体开发、加大混合用地供给等形式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2] - 要求国家级经开区工业用地原则上供给"标准地",即已完成环评能评等评估,助力企业拿地后迅速开工加快项目落地 [2] - 允许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和研发设计用地在符合规划前提下合理转换,适度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以盘活闲置低效用地 [3] - 统筹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建设和产业项目建设被园区视为含金量很高的政策 [3] 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产业升级 - 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布局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商业转化和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联动发展 [4] - 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和"数实融合",支持重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发展服务型制造,孵化未来产业,建设数字园区和智能工厂 [5] - 国家级经开区目前拥有超过700家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的18.3% [5] - 将支持创建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加强未来产业计量体系建设,加快未来产业前瞻性布局 [5] 地方实践与产业规划:天津经开区 - 2024年天津经开区GDP总值2581.0亿元增长5.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442.5亿元,占全市1/4和滨海新区1/2 [5] - 截至2024年底累计引进97个国家和地区外资项目6531个,累计实际使用外资704.12亿美元 [5] - 产业升级方向包括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石化产业聚焦精细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发力车规级芯片、医药健康产业打造北方最大核酸产业基地 [6] - 作为天津市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聚焦"未来智能、生命科学、前沿材料"等方向加速培育未来产业 [6] 地方实践与产业规划:烟台经开区 - 2025年着力构建"5+2"现代化产业体系,即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和半导体、储能两大新兴产业 [7] - 目标打造高端化工及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两个千亿级以上产业集群,并加速培育新型储能、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7]
国家级经开区新方案出“实招”:强化土地等要素保障,加速培育未来产业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5-27 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