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如果我们拥抱自然,自然也会回馈你”(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5-28 06:56

中外青年植树活动 - 中外青年在北京市丰台区怪村郊野公园种植"友谊林",种植白皮松、油松、白蜡、元宝枫、海棠等苗木 [4] - 参与活动的外国青年来自13个国家,包括巴巴多斯、塞拉利昂、保加利亚、泰国、尼日利亚等,来华参加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主题研修 [4] - 外国青年高度评价中国植树造林成果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就,表示将传播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发展经验 [4] 中国植树造林成就 - 2024年中国完成营造林44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超25%,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 [5] - 40年来全国适龄公民累计17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累计植树781亿株 [5] - 中国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近20年增绿的1/4,成为全球增绿贡献最大的国家 [5] 外国青年对中国植树造林的评价 - 泰国讲师苏提达·马尼阿纳库尔称赞中国通过草方格治沙、种植梭梭树等方式让沙漠变绿洲,实现绿化、粮食和生态功能协调统一 [6] - 塞拉利昂官员埃丝特·卡玛拉赞赏中国城市绿化与自然融合的成效,认为中国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式值得学习 [6] - 尼日利亚首席执行官阿洛齐·钦克·埃切昂武认为中国植树造林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世界因中国的努力变得更绿色 [7] 中国植树造林成功的原因 - 政策倡导和推动是关键,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植树造林,政策连贯性强且执行力高 [8] - 民众广泛参与,中国将植树造林写入森林法,加强环保理念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共识 [9] - 企业开发手机应用吸引民众参与植树,并为国外人士提供参与机会 [9] 国际合作与绿色发展经验分享 - 埃及研究员贺巴·阿德尔·哈比卜强调气候变化是当下问题,呼吁共同行动如种植树木、节约用电等 [11] - 巴巴多斯研发人员克里斯托弗·艾伦·布雷斯建议各国在制度法律和资金方面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11] - 尼日利亚政府推动公民植树应对沙漠化,计划借鉴中国在植树造林、绿色发展和政策制定方面的经验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