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解码2780万听障人群市场:国产助听器如何打破外资垄断格局
华夏时报·2025-05-28 08:20

行业现状与市场潜力 - 全球约有4.66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我国听力残疾人数高达2780万,居各类残疾之首 [1] - 我国助听器佩戴率不足5%,远低于欧美国家30%的平均水平 [1][2] - 2020年我国听障人群数量达2.6亿人,较2010年增长0.5亿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1/3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75岁以上老年人中这一数字上升到约1/2 [2] - 2020年我国助听器市场规模达到60亿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0.7亿元,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11% [2] - 2021年中国助听器需求量达到1405.1万个,较上年增长3.06%,市场规模为61.12亿元,较上年增长5% [4] 政策支持与行业推动 - "健康中国2030"规划将听力健康纳入慢性病管理范畴 [4] - 2024年《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将高端助听器列入清单,缩短国产产品上市周期 [4] - 北京、上海等多地试点将助听器纳入医保报销,并推动商业保险覆盖听力康复服务 [4] - 卫健委启动"听力健康下乡"项目,计划三年内覆盖80%县域打通市场下沉通道 [4] - 工信部联合高校设立"智能听觉技术重点实验室"及"智能可穿戴听觉增强设备"专项,推动芯片算法、脑机接口等核心技术攻坚 [5] 国产企业动态与技术突破 - 讯飞医疗发布鸿语系列新品,具备复杂AI算法的自适应场景切换系统、星火智能验配师、字幕助听功能 [5] - 左点研发团队以耳机形态重新设计助听器,打破传统外观偏见 [7] - 博音听力展示"唐潮""秦风""汉韵"等系列产品,构建全链产品线和品牌矩阵 [8] - 国产企业面临外资品牌通过医院、听力中心构建的护城河,被迫转向电商红海,服务链断层问题凸显 [8] - 听力学专业人才不足万人,验配师培训标准尚未统一,制约听力康复服务质量提升 [8] 行业挑战与未来展望 - 消费者对国产助听器存在"低端"刻板印象,外资品牌通过慈善捐赠、科普教育强化品牌认知 [8] - AI正在重构临床试验与产品升级的逻辑,本土企业需以专业精神为核心竞争力 [8] - 国产替代不仅是商业命题,更是关乎社会公平的健康使命 [8] - 听力行业以"服务听障人群"为初心,未来将实现"更健康的听,更美好的听"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