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谈判初始策略 - 将中国与其他国家分开处理 尝试先与其他国家达成协议后再以优势地位与中国谈判 [1] - 将安全问题与贸易问题捆绑 重点针对控制力强且对美依赖度高的日本和韩国 [2] - 要求各方通过扩大进口美国货物 增加对美投资 承担更多军费分摊等方式让利 但美方不会取消10%的基准关税 特定行业关税需一事一议 [3] 谈判实际进展与各国反应 - 经过近两个月磋商 仅达成两项重要协议:5月8日与英国达成贸易框架 5月13日与中国宣布90天缓期 [5] - 许多会谈分歧越来越大 各国意识到对美贸易谈判将是一场持久战 [8] - 印度和越南最有可能与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 美印协议可能于6月落地 越南因面临46%高关税且对美出口关乎经济命脉 可能做出重大让步 [9][10] - 日本因7月参议院选举 谈判立场强硬 要求美国取消所有加征关税包括10%基准关税 [11][12] - 韩国因6月3日大选 谈判时间窗口狭窄 [13] - 泰国主动提出削减农产品关税等条款清单 但未获美方回应 [14][15] - 与加拿大 墨西哥 中国和欧盟的谈判仍处于起步阶段 遥遥无期 [16] 谈判策略失效与博弈态势 - 美国期待的"囚徒困境"策略未奏效 各国形成共识 倾向于观望并赌特朗普让步 而非率先让步 [17][18][19]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称将在未来几周宣布"几项"大型贸易协议并再次与中国进行面对面会谈 [20] - 美方内部分工明确 财政部长贝森特负责亚洲谈判 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负责欧洲谈判但目前止步不前 [21] 欧盟面临的贸易压力 - 特朗普批评与欧盟谈判"毫无进展" 威胁自6月1日起对所有欧盟输美产品征收50%关税 后期限延后至7月9日 [24][25] - 50%的关税水平足以摧毁跨大西洋贸易 [26] - 欧盟将希望寄托于6月的G7峰会和北约峰会 希望通过面对面沟通说服特朗普 [27] - 美欧贸易战潜在风险加大 特朗普筹划的"特定行业关税"多聚焦欧洲对美出口 如进口药品(2024年欧盟对美出口高达800亿欧元)和汽车(已落地25%关税 影响每年近400亿欧元出口) [30][31][32] 关税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 对于高价值商品 出口零部件比出口整机所受的关税威胁小很多 [33] - 中国2024年对美出口为5246.56亿美元 其中第一大品类电子产品(约1000亿美元)被予以临时豁免 因其中包含美国企业所需零部件 [34] - 供应链中企业均能获利 而整车 整机出口更易受关税影响 [35] - 特朗普让制造业回流的想法在实操层面困难重重 [36][42]
特朗普关税谈判:想法很多,执行拉垮
虎嗅·2025-05-28 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