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起火,电池新国标也杜绝不了|工程师来信
36氪·2025-05-28 14:14
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新国标 -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50% 但电池起火问题仍突出 [1] - 新国标GB38031-2025将热扩散测试要求从"着火前5分钟报警"升级为"不起火不爆炸" 并需确保烟气无害 [1] - 新增内部加热测试模拟更苛刻工况 但实验条件无法覆盖所有实际用车场景 [2][3] 电池Pack层面安全技术局限 - Pack层面NTP设计仅在特定测试条件下有效 极端碰撞场景仍会导致防护失效 [3][4] - 头部电池厂商产品即使通过测试标准 仍可能因外部物体穿刺等意外情况引发事故 [4] - 单体电芯本征安全对整包安全至关重要 材料体系安全比电芯安全更具基础性意义 [5] 电芯材料与技术优化路径 - 正极材料以NMC、LFP、NCA、LCO为主 负极以人造石墨为主 辅材微调空间有限 [6] - 采用聚酰亚胺(PI)隔膜可显著提升安全性 但成本过高制约商业化应用 [7] - 电解液配方需添加阻燃剂 涂覆工艺中面密度、均一性等参数直接影响安全性能 [7] 新国标新增测试应对方案 - 刀片电池因铝壳材质和叠片工艺对底部撞击防护较弱 需通过防弹涂层等材料优化提升 [9] - 快充循环测试可通过低容电芯规避难度 未限定单体容量存在标准漏洞 [10] - 三元锂电因层状结构特性更难达标 目前尚无企业能保证其完全不起火不爆炸 [11] 产业链影响与行业规范 - 新国标主要冲击电池厂商 上游供应商已普遍执行更严格标准(如上汽±6mm收严要求) [12] - 行业潜规则约束需配套处罚机制 仅提高技术标准难以杜绝偷工减料行为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