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散工程防灾减灾的背后:AI重塑风险减量新范式
每日经济新闻·2025-05-28 14:55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建筑施工领域近70%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在限额以下工程,主要事故场景是高坠 [3] - 小散工程存在基数大、造价低、工期短、人员队伍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3] - 传统风险减量工作依赖人工查勘,效率低下,一天仅能完成一个项目查勘 [13] - 公司构建"保险+科技+服务"模式,建立大湾区风险减量创新协同中心,形成风险共担、资源整合、数据联动的制度性安排 [3][6] 技术应用与创新 - 采用无人机搭载红外线设备和激光雷达实现对工地风险的全面监控 [10] - 部署AI摄像头结合专家复核提升风险识别准确性,建立日常通报和定期沟通机制 [10] - 创新"AI三级安全管理"模式:实时识别风险→远程干预→现场巡检 [10] - 自主搭建鹰眼系统,2024年累计预警台风暴雨等灾害41.1万场,发出预警信息105.5亿次 [14] 运营成果与数据 - 试运营期间实现22类风险隐患AI预警超3700次,远程干预445次,现场处置128次 [12] - AI机器人智能拨打电话和推送短信超170次进行风险警示 [12] - 服务覆盖高危制造业、建筑施工等行业超160万个生产经营单位 [7] - 联合20余家外部单位共建创新中心,包括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 [9] 政策背景与战略 - 应急管理部等七部门发布新修订《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新增"事故预防服务"章节 [6] - 党的二十大提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3] - 公司立足区域特色,探索"政府指导、保险赋能、科技驱动、社会协同"的多元治理路径 [6] - 构建"953"AI科技底座:9大数据库、5大实验室、3家科技子公司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