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起伏中的“利益纠葛”:谁不希望房价下跌?
搜狐财经·2025-05-28 17:24
房地产行业现状 - 某龙头房企2023年土地储备成本同比暴涨42% 但预售均价逆势上调15% 显示开发商通过控制推盘节奏转嫁成本[3] - 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形成利益联盟 地方政府推高地价 开发商制造虚假稀缺 雇佣经济学家鼓吹"城市化红利"[3] - 开发商与中介合谋炮制"日光盘"神话 雇佣自媒体渲染"学区房焦虑" 制造市场恐慌情绪[3][4] 金融系统风险 - 某国有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达34.2% 银行考核指标与房贷业务深度捆绑[6] - 信托、理财、ABS等金融工具将房贷资产包层层嵌套 衍生出数十倍杠杆的金融产品[6] - 房地产相关贷款占GDP比重已达40% 若房价下跌20% 次级房贷违约率将飙升300%[6] 市场畸形现象 - 深圳湾某豪宅项目摇号需冻结800万诚意金 杭州法拍房溢价率曾达120%[3] - 投资客普遍配置70%以上资产在房产 组建炒房团操控二手房挂牌价[3] - 某投资公司用127个身份证件操控小区房价 将居住属性异化为金融筹码[4] 行业影响链条 - 开发商通过债务杠杆撬动万亿项目 将经营风险传导给建筑商、材料商 最终形成银行坏账[3] - 房价波动导致消费萎缩、创新乏力、人口危机等连锁反应[7] - 房地产市场僵局影响相关产业发展 交易活跃度下降形成恶性循环[8] 国际经验借鉴 - 新加坡组屋制度证明住房去金融化可行性 德国规范租房市场优先保障居住权[7] - 雄安新区"职住平衡"规划理念和房地产税"累进制"设计思路显示政策调整方向[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