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行精英到硬科技创业者:杨旭的跨界方法论
职业发展轨迹 - 杨旭毕业于剑桥大学后进入摩根大通从事投资与财务分析工作 [1] - 2019年加入纽约证券交易所担任中国区负责人,将纽交所中国市场份额从22%提升至90% [1] - 协助30余家亚太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70亿美元 [1] - 转型私募股权投资后主导消费科技板块,参与多个标志性项目 [1] - 2024年创立Buttonwood Capital并完成8000万美元首期基金募集 [2] 投资与创业动态 - 主导对物理仿真平台Flexcompute的5300万美元投资 [2] - 成为Flexcompute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与Cadence、NVIDIA建立深度合作 [2] - 投资理念强调技术价值转化能力与战略节奏把控 [3] 行业认知与方法论 - 投行经历建立系统性行业认知与严谨财务分析框架 [3] - 纽交所时期形成对高成长科技企业的深刻理解 [3] - 科技企业竞争力来源于技术价值转化与战略节奏把控 [5] - 科技公司需通过产品打磨、成本优化实现技术到价值的闭环 [5] 市场拓展策略 - 通过主动出击赢得客户信任,例如为争取15分钟对话等待8小时 [4] - 协助企业制定上市策略、匹配CFO并建立全球投资人联系 [5] - 将上市视为企业全球化、品牌塑造与治理优化的重要节点 [5] 跨界思维与实践 - 从文科背景转向算法与物理方程主导的仿真行业 [6] - 学习飞行并研究湍流模型、麦克斯韦方程等物理理论 [6] - 强调底层逻辑的稳定性,如百年物理方程对AI硬科技的推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