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沙阻路”到“路通沙止” 杭锦旗“以路治沙”模式亮眼
内蒙古日报·2025-05-28 21:08

项目概况 - 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S215穿沙公路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项目采用平铺式条带状、立式网格状与草方格沙障相结合的模式,对流动沙地与半固定沙地实施分类治理 [4] - 项目针对库布其沙漠东南部沙化治理难点与现有成果巩固需求,融合工程固沙与生物治沙措施,对S215道路两侧7公里范围内、总长60公里的56.7472万亩沙化土地展开综合治理 [4] - 该工程总投资约4.78亿元,目前主体工程正有序推进,即将进入收尾阶段 [4] 技术方法 - 通过科学配置乔灌草植被,构建稳固的防风固沙体系,逐步消除道路两侧流动沙地 [7] - 项目不仅要减少库布其沙漠南部沙化面积、降低沙化程度,更要为黄河安澜筑牢生态屏障 [7] - 这一实践是鄂尔多斯"以路治沙"模式的生动延续 [7] 历史背景 - 1998年内蒙古首条穿沙公路(锡乌公路)通车,开创了"以路治沙"的新形式 [9] - S215线南起锡尼镇,北跨黄河,串联起独贵塔拉镇、工业园区与新能源示范区 [9] - S215、S316、G242等线路构成的"两横四纵"穿沙路网总里程达930公里,已带动完成约600万亩生态治理 [9] 经济影响 - S215穿沙公路在承担资源外运功能的同时,正创新开发沙漠越野旅游新场景 [9] - 全力构建"交通+产业+文旅"深度融合的复合型经济走廊 [9] - 穿沙路网为加快沿黄经济带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及沿线旅游业发展、沙漠治理等提供了重要保障 [9] 战略意义 - 鄂尔多斯创建了全球荒漠化防治的新模式,探索出"路通沙止"的生态治理新路径 [10] - 库布其沙漠公路两侧植被葱郁,沙漠经济蓬勃发展,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10] - 杭锦旗以路网规划为先导,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