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破局“内卷”:从拼低价到比价值
上海证券报·2025-05-29 02:11
行业竞争态势 - 金融业存在"内卷"现象,表现为过度竞争和潜在风险,管理部门提出维护市场公平秩序[2] - 贷款利率持续走低,部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跌破3%,是政策推动与市场竞争的结果[3][5] -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导致信贷供需错配,资金供需失衡加剧利率竞争[5] 银行经营挑战 - 同质化竞争严重,各类银行挤在相似赛道如普惠金融,大型银行低成本资金优势挤压中小银行[6] - 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1 43%,环比下降0 09个百分点,大型银行净息差仅1 33%创行业新低[6][7] - 大型银行受指标考核压力更重,被迫"降价"冲规模,中小银行扩表策略趋于保守[6] 竞争策略转型 - 银行从"拼低价"转向"比价值",通过解决企业订单、流动资金等痛点构建生态圈服务[8] - 中小银行通过"抱团取暖"形成利率同盟,发挥沟通灵活、产品定制化优势差异化竞争[9] - 区域性银行深耕本地产业,大行侧重跨境金融、绿色金融创新,金融科技助力精准服务[11] 监管与行业协同 - 监管引导分类考核,避免各类银行同质化竞争,明确2025年小微金融服务"保量、提质、稳价"目标[11][12] - 利率自律机制将强化存款利率调整效果,督促银行风险定价,规范产品宣传遏制恶性竞争[12] - 建议建立区域性利率定价协调机制,银行业协会制定服务标准形成良性竞争氛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