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基本盘要多打“大算盘”
新华日报·2025-05-29 05:49
重点群体就业 - 高校毕业生是推动创新发展的新生力量 其就业关系到创新发展动能 [1] - 脱贫人口就业直接影响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衔接成效 [1] - 农民工群体占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 是经济建设的核心劳动力 [1] - 退役军人就业质量关乎国防建设与社会稳定 [1] 就业结构性矛盾 - 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存在错位现象 [1] - 部分脱贫人口及农民工技能水平难以匹配智能制造升级需求 [1] - 退役军人职业转换过程中存在能力与岗位要求的落差 [1] 政策协同机制 - 部分省份建立就业政策一致性评价机制 整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投资引导等工具 [2] - 就业政策需与产业升级同步 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创造知识型岗位 [2] - 技能培训需对接区域发展战略 通过新型城镇化开辟就业空间 [2] 产业转型联动 - 江苏省开展"1650"产业体系培训 针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低空经济等领域技能培训 [2] -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背景下 加强农村转移劳动者/返乡创业者/在岗农民工培训 [2] 就业服务创新 - 南京市2023年运用算法为1.8万名毕业生智能匹配近20万次岗位推荐 [3] - 人工智能技术可优化传统就业服务机制 提升"15分钟就业圈"等模式效能 [3] - 跨区域劳务协作机制需持续完善 重点提升农民工等群体就业满意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