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选手突现“僵尸步”,大脑狂喊冲,身体却罢工
36氪·2025-05-29 08:43
马拉松运动中的"撞墙"现象 - 核心观点:马拉松选手在高强度运动中因糖原耗尽出现"撞墙"现象,表现为身体失控、极度疲惫和运动能力骤降 [1][3][8] 能量代谢机制 - 糖原是高强度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通过分解为葡萄糖快速生成ATP [4][6] - 70千克成年人体内储存约400克肌糖原和100克肝糖原,无补给情况下2-3小时耗尽 [7] - 糖原耗尽后身体转向脂肪供能,但ATP生成速度显著降低至约10分钟/次 [10] 生理表现与应对措施 - "撞墙"时出现肌肉痉挛、心率呼吸加速、方向感丧失等醉酒类似症状 [8][11] - 需立即降速或改为步行,补充含电解质和碳水化合物的运动饮料 [10][12] - 严重情况下需医疗干预,糖原完全恢复需24小时以上 [11] 预防策略 - 职业选手通过科学训练提升心肺功能,并掌握配速与补给时机 [12] - 比赛期间每30分钟补充能量棒/胶或香蕉,保持水分摄入 [12][15] - 赛前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可提升糖原储备,如高碳水晚餐 [15] 运动营养产品 - 能量胶含碳水化合物及微量元素,是比赛中快速补能的选择 [15] - 运动饮料需含钠、钾、钙等电解质以维持神经肌肉功能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