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内卷困局 汽车圈如何践行“长期主义”
行业利润率与竞争态势 - 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低于下游工业平均水平及2023年同期[1][2] - 价格战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压缩,消费者购车热情下降,产业链稳定性受损[1][2] - 2024年227款车型降价,新能源汽车平均降价1.8万元,同比降幅超9%[4] 价格战的影响与表现 - 特斯拉2023年降价引发连锁反应,新能源车成交均价同比下降0.67万元(降幅3.1%)[3][4] - 84.4%经销商遭遇价格倒挂,60.4%倒挂幅度超15%,加剧流动资金压力[4] - 消费者持币观望现象普遍,因价格波动频繁及新车迭代速度过快[1][3] 技术领域的内卷问题 - 智能驾驶、固态电池等技术概念被盲目跟风,缺乏核心积累导致资源浪费[5] - 过度竞争压缩创新资金,部分企业降低产品质量以维持成本[5] - 日本车企历史经验显示,技术突破(如精益生产、VTEC发动机)是突围关键[5] 企业应对策略与案例 - 比亚迪2024年营收7771亿元(+29%),净利润402.5亿元(+34%),依托刀片电池等技术矩阵[7] - 奇瑞通过混动技术开源体系推动学术研究及海外市场拓展[7] - 捷途汽车以"旅行+"差异化策略65个月获百万用户,零跑通过全域自研降低成本[8] 政策与行业呼吁 - 政府提出整治"内卷式"竞争,禁止低价倾销及假冒伪劣行为[3][9] - 车企需转向差异化竞争,提升服务质量与品牌口碑,避免零和博弈[8][9] - 未来竞争焦点为车路云一体化、自动驾驶芯片等关键技术突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