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沪港两地医药生态圈在加速融合,两地资源如何实现互补
第一财经·2025-05-29 16:23

沪港生物医药合作 - 第五届亚洲医疗健康高峰论坛在香港成功举办,上海市科委牵头设立上海生物医药创新展厅,组织20多家上海创新药企、器械企业、研发服务机构参展 [1] - 沪港两地举办"沪港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圆桌交流研讨会",香港卫生署、重点企业引进办公室介绍政策,香港医药行业协会分享经验 [1] - 上海创新药企希望借助香港"超级联络人"平台拓展国际市场,对香港政策机遇有了更深入了解 [1] - 香港正在建立国际认可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注册体系,服务本地市场并带动内地医药企业出海 [1] 资源互补优势 - 香港拥有5所全球前100大学、2所全球前40医学院、8个国家重点生命与健康科学实验室,为世界级科研和医学技术创新提供基础 [4] - 上海加快建设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生物医药是三大先导产业之一,2024年获批7款国产1类创新药(全国第二)、15款三类创新医疗器械(全国第一) [4] - 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超级增值人",发挥内联外通角色,帮助内地企业国际化发展,助力海外企业拓展内地市场 [5] - 上海拥有雄厚产业基础、丰富临床资源与创新人才,两地深度合作将为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和国际市场拓展注入强劲动力 [5] 产业互动案例 - 复星凯瑞(上海)生产的CAR-T细胞治疗药品成功实现跨境(香港)运输和回输,是上海首创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出境联合监管机制的重要成果 [6] - 和黄医药两款药物获批在香港上市,其中呋喹替尼成为香港"1+"新药审评机制下首个获批的创新药物 [7] - 香港与上海在生物医药产业有天然互补优势,香港是科研创新高地,上海有强科研转化能力,可协同发展共建国际竞争力生态圈 [7] 政策机遇 - 香港与内地合作建立真实世界研究应用中心,推动医疗数据共享,加快新药审批和监管流程 [9] - 香港2023年11月实施"1+"新药审批机制,只需一个参考机构注册许可即可申请在香港使用,大大缩短新药上市时间 [9] - 香港长远目标是建立"第一层审批"的药械注册机构,直接根据临床数据审批药物,发展成国际医疗创新枢纽 [9] - 香港筹备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希望与国际接轨成为国际药监权威机构之一,2025年上半年提出成立时间表 [10] 国际合作展望 - 香港贸发局副总裁表示论坛汇聚42个国家及地区、超过2900名与会者,帮助内地企业寻找市场、合作伙伴、人才、技术 [11] - 上海生物细胞疗法企业希望借助香港平台将先进疗法辐射到亚洲,期待打通生物样本交换堵点促进研发合作 [11] - 创新药企认为香港完善药械审批制度意义重大,可帮助中国创新药进入东南亚国家解决当地医疗需求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