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 - PPP新机制明确全部采用特许经营模式,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严格限制政府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项目,强调市场化收益优先 [4] - 2025版审核要点针对地方在新机制落地中出现的问题,如项目收益测算不规范、风险分配不合理等,进一步明确审核标准,强化全生命周期监管 [5] 核心审核要点 项目准入条件 - 领域限制:仅限具有经营性收益的领域(如交通、环保、市政等),严禁借PPP名义变相举债 [6] - 收益要求:使用者付费需覆盖建设运营成本,未来现金流预测需提供第三方评估报告 [7] - 负面清单:禁止学校、医院等公益性项目打包为特许经营项目 [8] 特许经营方案审核 - 期限:一般不超过40年,需与行业特点、投资回收周期匹配 [9] - 风险分配:政府不承诺保底收益,社会资本承担主要运营风险 [10] - 竞争性招标:必须公开招标,杜绝"明招暗定",外资企业平等参与 [11] 财政风险防控 - 政府支出责任:不得新增隐性债务,涉及政府支付义务的需纳入中期财政规划 [12] - 可行性缺口补助:确需补助的,需省级发改委、财政厅联合审批 [13] 全流程监管要求 - 绩效挂钩:付费与项目产出绩效严格绑定,未达标扣减付费 [14] - 退出机制:明确社会资本退出路径和资产处置方式,防止"烂尾" [15] 政策影响与趋势 对地方政府的影响 - 严控项目质量,倒逼地方筛选真正具有经营性的项目,减少盲目上马 [16] - 强化财政纪律,违规项目将面临审计问责 [17] 对社会资本的影响 - 具备运营能力的企业(如环保、能源类)迎来机遇,纯施工企业逐步退出 [18] - 外资企业可通过竞争性程序参与,但需适应中国式特许经营规则 [18] 未来趋势 - 行业分化:交通(收费公路)、新能源(充电桩)等领域PPP项目占比提升 [19] - 金融配套:REITs、项目收益债等工具或与新机制PPP进一步衔接 [19] 地方实施建议 - 前期论证:加强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避免"可批性报告" [20] - 合同设计:聘请专业法律团队,明确特许经营条款与争议解决机制 [20] - 动态监管:利用信息化平台监控项目运营数据,及时预警风险 [21]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项目审核把关要点(2025年版)》
搜狐财经·2025-05-29 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