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资而不募资频频上演,险企“补血”模式何以生变?
北京商报·2025-05-29 21:16
险企资本运作新趋势 - 锦泰保险拟以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 通过每10股转增3.4股比例转增股份 预计共转增8.09亿股 合计转增股本8.09亿元 注册资本从23.79亿元增至31.88亿元 [1][3] - 鼎和财险同样采用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 注册资本从46.43亿元增加至60亿元 增资金额13.57亿元 各股东持股比例不变 [3] 资本公积转增与股权融资差异 - 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利用股票溢价发行或资产评估增值形成的资本公积 通过会计处理调整内部资金结构 不涉及现金交易或新股东引入 [4] - 传统股权融资需引入新股东注资或原有股东追加投资 带来新资金流入 但可能导致股东结构变化 [3] 中小险企增资动因 - 资本公积转增操作简便快捷 无需额外筹集资金 可快速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 满足监管要求并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5] - 增资行为可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和市场认可度 向外界传递资本实力增强信号 有利于业务拓展和客户信任度提升 [5] - 当前市场环境下新股东引入难度增加 原有股东追加投资意愿不足 资本公积转增成为规避外部融资困难的替代方案 [6] 行业资本现状与挑战 - 保险行业普遍面临"资本荒" 股权融资难度加大 头部险企曾通过未分配利润或盈余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 现中小险企亦跟进此类操作 [1][5] - 资本公积转增考验险企"自我造血"能力 需依赖公司内部权益储备(如资本公积或未分配利润)作为增资基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