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旨在深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交易市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绿色转型 [1] - 改革涵盖完善配额分配制度、优化交易范围、健全交易制度、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 [1] - 目标到2027年,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更加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更加活跃、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健全 [1][2] 市场化配置体系核心理念 - 以"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为核心理念,推动资源环境治理从行政管控向市场驱动转变 [1][2] - 通过系统性制度创新构建市场化配置体系,将环境要素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经济要素,通过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优化 [2][3] - 健全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等市场化交易,提升资源环境要素利用效率,释放内需潜力 [2] 具体改革举措 - 健全配额分配和出让制度,统筹碳排放控制目标、行业发展阶段、历史排放情况等,优化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分配方式,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 [2][3] - 加强金融支持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绿色金融信息披露和担保业务统一登记 [3] - 加强试点经验总结,理顺地方市场与全国市场的关系,不再新建地方或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用水权交易市场 [3] 市场化配置的意义与挑战 - 通过环境要素确权赋能,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使绿色转型从成本负担转向价值创造 [3] - 需警惕数据真实性风险、市场投机行为及区域利益协调难题,建议强化数字监测体系与信用惩戒机制,完善生态补偿与区域协同制度 [3] - 有偿分配比例提升、跨流域交易机制、绿色金融工具联动等突破性举措,体现环境正义又兼顾经济效率 [3]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 积极稳妥推进金融机构参与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建设
证券日报·2025-05-29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