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切断“零公里二手车”灰色利益链 多维度维护好市场秩序
证券日报·2025-05-30 00:09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分析 - 核心观点:零公里二手车是车企为冲刺销量数据、美化财务报表而制造的虚假交易,已形成涉及多环节的灰色产业链 [1] - 行业现状:从传统车企到新势力品牌均有参与零公里二手车交易,构成灰色产业链 [1] - 操作方式:车企将滞销新车注册为二手车,通过关联公司或经销商转售 [1] - 影响范围:导致资本市场对行业真实供需关系产生误判,制造虚假市场繁荣 [1] 消费者损害分析 - 权益损失:新车过户后首任车主专属权益(如终身质保)失效 [1] - 资产贬值:车辆残值按首次登记日期计算导致转售时大幅贬值 [1] - 质量问题:长期库存车辆会产生电池亏电、轮胎变形等问题 [1] - 补贴滥用:新能源车企通过关联租赁公司批量购车套取补贴后转卖为二手车 [1] - 套利行为:部分车商以"平行出口"名义将国内上牌新车销往海外利用关税差套利 [1] 监管建议 - 监管措施:建立车辆全生命周期溯源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透明化 [2] - 制度建设:出台"新车身份锁定期"制度严控上牌即转售行为 [2] - 行业自律:头部企业应告别"数据崇拜"和唯销量论 [2] - 消费教育:推广"三查三看"法则(查铭牌、轮胎、玻璃生产日期) [2] - 法律完善: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二手车领域的适用性解释 [2] 行业发展方向 - 本质回归:行业需回归"车是用来开的"本质 [2] - 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重建核心竞争力 [2] - 高质量发展:消除灰色空间推动中国汽车驶向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