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信用债ETF试点质押回购业务落地 - 首批9只信用债ETF获准作为通用质押式回购担保品,包括易方达、华夏、南方、广发、博时、天弘、海富通、大成旗下基准做市信用债(公司债)ETF及平安公司债ETF [1][2] -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于3月21日发布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信用债ETF试点开展交易所债券通用质押式回购业务 [2] - 部分产品已向交易所提交申请纳入质押库,或将于6月6日正式开展业务 [1] 信用债ETF市场表现 - 截至5月28日,8只基准做市公司债ETF总规模达611.83亿元,较上市之初增长181.82% [6] - 易方达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规模达105.42亿元,日均成交额28亿元,净流入73亿元 [6] - 南方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规模突破100亿元至102.79亿元,近1个月日均成交额34.6亿元,换手率47.9% [6] - 博时、海富通旗下产品规模分别达75.74亿元和70.85亿元 [3][6] 产品优势与投资者结构 - 信用债ETF具有标的透明、信用风险低、T+0交易等优势,适合股债资产灵活切换 [4] - 基准做市公司债由交易所筛选,规模大、信用质量高,流动性较强 [4] - 主要投资者包括养老金、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信托等机构 [7] 市场影响与发展前景 - 质押回购功能可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拓宽融资渠道,增强产品吸引力 [1][4] - 入库质押有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产品规模与交易活跃度 [5] - 2023年信用债ETF总规模达1370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超150%,占债券ETF近半份额 [6] - 1月新发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合计募集217.10亿元,多只产品"顶格"完成30亿元目标 [6]
重磅!首批9只,落地
中国基金报·2025-05-30 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