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政策内涵 - 金融"五篇大文章"聚焦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普惠民生等重点领域,旨在将资源从低效领域转向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精准匹配科技型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 [1] - 政策设计体现金融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治理"的范式跃迁,银行和券商等机构已发挥引领作用并取得成效 [1] - 当前金融体系仍以银行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在资源配置、资金融通等方面作用有待完善 [1]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现存挑战 - 技术价值评估体系缺失导致传统抵押担保逻辑难以覆盖轻资产科技企业 [1] - 环境效益核算标准不统一引发项目"洗绿"风险 [1] - 县域金融覆盖率不足,长期资金匹配错位表现为个人养老金参保率低且产品收益难抗通胀 [1] - 数据孤岛与隐私保护矛盾导致中小机构数字化转型成本高 [1] - 券商承销债券中科技创新债券、绿色债券及民营企业债券占比均较低,ESG基金等主题类公募基金占全市场比例不足3% [2] - A股信息技术板块再融资金额占比14%,低于美股6.5个百分点(2023年数据),2025年以来差距持续超2个百分点 [2] 破局策略与创新路径 - 构建"政策—市场—技术"三角协同框架,提出技术创新驱动等五大策略 [3] -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产业大数据+AI风控"平台提升科技企业首贷率,推行"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组合工具 [3] - 创新产品设计如挂钩CPI的养老储蓄、碳排放权衍生品,打通绿色资产证券化通道 [3] - 开展央地协同建设绿色项目库和普惠信用平台,试点科技企业"投贷联动"尽职免责机制 [3] 数据要素的基础性作用 - 部分机构量化指标披露存在碎片化、口径不一致等问题,制约金融服务靶向性优化 [4] - 建立统一数据标准是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跨越的关键工程 [4]
以金融“五篇大文章”激发经济转型新动能
证券时报·2025-05-30 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