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政策响应与实施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后,金融部门快速响应,5月集中发布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包括降准降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债券市场"科技板"等措施 [1] - 2022年3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创设并投放约74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带动各银行为相关项目累计授信超3.5万亿元,金融杠杆效应和投资拉动效应显著 [2] - 5月7日以来"一行一局一会"集中发布金融政策措施,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但考虑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性,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仍有出台必要 [2]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预期 - 市场预计二季度是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窗口期,可能由3家政策性开发性银行主导,定向支持外贸、科创和消费等领域 [2][3] - 新型工具或创新支持稳定外贸和扩大有效投资,财政货币政策有望通过扩张PSL和中央财政贴息提供配套支持 [1][7] - 工具资金用途可能创新,如支持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出口转内销"等,并可能重启优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解决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 [4][7] 工具支持方向与机制 - 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新型工具将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可能推出类似出口买方信贷的工具定向支持外贸企业缓解外部需求波动 [4] - 投资领域可能包括消费基础设施、"两新""两重"等,拉动有效投资是逆周期调节重要手段 [5] - 工具执行依托3家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带动商业银行信贷决策,央行可能重启扩张PSL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中央财政或提供贴息支持 [7] PSL与财政配套支持 - 央行5月7日调降PSL利率释放政策信号,PSL有望重启扩张成为政策性银行长期资金支持工具 [7] - 中央财政贴息可缓解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债成本,专项建设基金曾按债券利率90%贴息,但下半年财政空间有限需货币政策协同 [7] - 新型工具不一定依赖PSL和财政贴息,可与减税降费等政策配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8]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前瞻: 稳外贸促投资 PSL或重启扩张
证券时报·2025-05-30 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