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行业投资价值凸显
行业动态 - 可控核聚变技术近期政策信号明确、融资规模提升、装置建设加速、技术进展明显,多重利好因素促进行业加速发展 [1] - 万得核电概念指数自5月26日以来四个交易日上涨6.94%,5月29日单日上涨1.41% [1] - 国家能源局表示将大力支持第四代核电技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核聚变等前沿技术研发攻关 [1] 技术进展 - 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启动总装工作,涉及超导磁体系统等核心部件安装 [2] - 中核集团"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摄氏度、电子温度1.6亿摄氏度,综合参数大幅跃升 [2] - 聚变增益因子Q>1的实现及"双亿度"等技术突破推动行业向产业化临界点迈进 [2] 商业化进程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发布重大活动服务项目招标公告 [3] - 中国核电、浙能电力拟分别增资10亿元、7.5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 [3] - 中核工程联合体与ITER组织签署第四份重大合同,承担真空室模块坑内焊接准备任务 [3] - 单个实验堆投资金额在几十亿元到上百亿元,"十五五"期间有望进入密集资本开支期 [3] 产业链分析 - 可控核聚变产业链核心价值量主要集中在中游设备 [4] - 参考ITER项目成本构成:磁体28%、真空室8%、供电环节8%、制冷环节5% [4] - 高温超导磁体有望成为未来反应堆主要趋势,是重点关注领域 [4] - 产业链覆盖上游土地设备建设、核材料,中游真空系统、超导磁体等关键设备,下游聚变电站运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