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险金信托迎机构跑步入场“前人栽树难乘凉”问题何解
中国证券报·2025-05-30 05:31

行业转型与业务发展 - 信托行业在"三分类"新规实施两周年之际,沿着25个业务方向加速转型,当前处于业务转型的特殊时期,也是开展新业务的窗口期 [1] - 保险金信托成为资产服务信托中增长最快的细分业务,兼具保险杠杆功能和信托财富传承、资产隔离功能,保单形态集中于终身寿险与年金险 [1] - 行业保险金信托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2014年首单设立后进入高速发展期,43家信托公司、60余家保险公司及主要银行均已参与 [4] 业务模式与市场定位 - 保险金信托设立门槛普遍为100万元保额或累计保费,部分公司计划降至100万元以下以扩大客群,预计业务增量可达1倍 [3] - 相较于家族信托1000万元门槛,保险金信托(100万-300万元)具有"pre-家族信托"属性,帮助客户低成本试水财富管理服务 [2] - 信托公司开展业务主要依赖银行、保险公司等外部渠道,自身客户资源和系统建设积累不足,需通过合作弥补短板 [4][5] 参与机构与盈利挑战 - 银行通过保险金信托拓展中间业务收入,保险公司可拉动首期保费和新业务价值,但信托公司管理费和设立费收入滞后且面临费用压降 [2][6] - 部分头部公司已实现业务流程信息化标准化,但部分公司仍借用家族信托系统,行业在保单规模计算口径和服务系统建设上存在差异 [6] - 业务盈利模式核心在于获客与客户价值提升(如升级家族信托),但初期经济回报有限,需探索合理收费模式及跨行业合作生态 [7] 未来发展与规范建议 - 业内正酝酿保险金信托业务指引,头部公司牵头起草,旨在防范合规风险并推动业务标准化 [5] - 专家建议通过法律明确制度、建立跨行业合作平台,打破私人银行、保险公司与信托公司间的壁垒 [7] - 随着系统与人员边际成本降低,业务门槛有望进一步下降,市场占有率将扩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