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让“方寸地”变“聚宝盆”
经济日报·2025-05-30 06:03

旅游市场新风尚 - 旅游市场兴起“慢游”新风尚,与“打卡式”旅游形成对比,游客倾向于选择“反向游”、“奔县游”、“小院游”等新型出游方式,追求庭院悠闲度假[1] - 庭院成为集生产、生态、文化于一体的复合型生产单元,满足人们对诗意栖居的向往[1] 庭院经济的定义与价值 - 庭院经济是以家庭院落为基本单元的特色经济形态,通过盘活农户房前屋后的闲置空间,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并创造可观经济效益[2] - 该经济模式展现出独特价值,兼具经济活力与社会温度,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通过“庭院+农业”、“庭院+文创”、“庭院+旅游”等多元模式成为乡村经济生态中颇具活力的“细胞”[2] 庭院经济的实践案例 - 浙江安吉农户将自家庭院改造成特色茶室,让游客体验采茶、制茶全过程[2] - 云南大理白族人家把院落变成扎染工坊以传承非遗技艺[2] - 四川郫都农家小院变为川西林盘文化的展示窗口[2] 庭院经济的文化与社会意义 - 庭院经济书写“小院落、大文化”的乡村振兴新篇章,其意义不止于经济层面,更能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改善环境、拓宽振兴路径[2] - 该模式重塑文化自信,通过“非遗+旅游”、“民俗+体验”等创新模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现代化表达方式,并打通城乡文化对话新渠道[2] 庭院经济的发展路径与政策建议 - 庭院经济正探索一条文化引领下的乡村振兴之路,推动传统与现代融合[3] - 在文化保护层面,建议建立庭院文化遗产评估标准,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推行“文化积分制”[3] - 在活化利用层面,应创新“庭院+”模式,开发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运用数字技术提升展示效果[3] - 在产业融合层面,建议推动构建“庭院经济联合体”以促进资源整合,培育特色文化IP,实施“文化名师计划”引进人才[3] - 在制度保障层面,建议将文化空间纳入乡村规划保护,建立文化收益反哺机制,开展示范庭院评选活动,通过多层次政策协同使庭院经济成为重要载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