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保险政策与定位 - 国家政策明确普惠保险"三大支柱"为普惠型人身保险、农业保险、养老保险,目标为"十四五"末建成高质量普惠保险体系[3] - 普惠保险核心在于"普"(覆盖弱势群体)和"惠"(保障公平可得、保费合理、理赔便捷)[3] - 普惠保险是保险行业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功能包括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等[3] 普惠保险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央财政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547亿元,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1521亿元(同比+6%),覆盖1.47亿户次农户,风险保障超5万亿元[4] - 中国人寿2024年承保新市民、残疾人等群体保单超2.5亿件,覆盖2.7亿农村人口及新增1.4亿老年人[4] - 广东成为普惠保险创新"试验田",覆盖农民、残疾人、老年人、外来务工者及慢病人群等多群体[5] 创新模式与典型案例 - "惠民保"模式实现"政府指导、商业运作、普惠为民",代表项目包括广州"穗岁康"(累计参保1828万人次,赔付22.8亿元)、珠海"大爱无疆"(累计投保590万人次,赔付7.74亿元)、江门"邑康保"(服务320万人次,赔付2.5亿元)[6][7] - "穗岁康"特色为"四不限"(年龄、病史、病种、药品),单例最高赔付达百万元[7][8] - 珠海"大爱无疆"创新重大疾病定额现金补偿机制,江门"邑康保"结合医疗保障与长期照护服务[7] 运营优化与科技赋能 - 中国人寿在广东组建民生服务专员队伍,设立476家"三农"服务点和100家综合金融服务站[11] - 通过智能投保、全流程无人工理赔等技术手段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响应速度[11] - 深化政企合作,承办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政府委托项目,建立多元协作机制[11] 未来发展方向 - 需补齐服务触达(农村/边远地区)、运营效率(理赔风控成本)、协同治理(政企社资源整合)三方面短板[9] - 推动普惠保险与基本医保、商业健康险等多层次体系衔接互补,拓展至长期护理保险、职业伤害保障等领域[11] - 强化科技支撑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完善顶层设计促进政企协同[12]
普惠保险发展全面提质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