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成都高新区全链条布局人工智能发展
经济日报·2025-05-30 06:24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 成都高新区已聚集近500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其中链主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超130家[5] - 全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约468亿元,占成都市的60%以上[7] - 已完成82个深度合成算法备案,备案数量进入全国前八位,是西部唯一进入前十的区域[1]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2023年发布《成都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形成研发、产业、应用协同的产业生态[2] - 2024年11月启动申报《加快数字经济产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对关键技术攻关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研发补助[2] - 2025年3月发布首个人工智能专项政策,每年提供1亿元算力券、1亿元场景专项资金、1亿元模型扶持资金[3] - 设立10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储备子基金规模超70亿元[3] 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 - 天府绛溪实验室机器人训练技术创新中心聚焦具身智能新赛道,打造全球领先的机器人训练数据资源池[2] - 考拉悠然科技牵头制定多模态世界模型技术标准,联合本地企业共建空间智能产业链[6] - 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研发的"天行者一号"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90%[6] - 建成覆盖机器人研发、测试、生产全链条的中试服务体系,拥有72个中试平台[3]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落地 - 已发布两批城市场景机会清单,涉及434条供需机会[3] - 2024年推出109个示范应用产品和9个创新应用场景[10] - 宜泊信息科技落地全国首个区域级协同自主代客泊车无人泊车场景[3] - 恒图科技的AI数字视觉创作平台Fotor覆盖200多个国家近8亿用户[9] 重点项目与产业布局 - 180亿元GPU芯片总部及超级智算中心落地[4] - 建成西部首个机器人公园,规划产业聚集中心、测试训练中心等[7] - 2024年签约智谱诸葛大模型全国总部等重大项目,总投资13亿元[7] - 目标到2026年建成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主阵地和国产算力生态高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