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的贡献 -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在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技术攻关和政策支撑等方面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科技力量 [1] - 他们的工作成果体现在系统性工程、团队协作和政策影响力上,而非个人独立突破 [1] -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通过实验室、模型和实地观测等技术媒介进行数据积累和方法论构建 [2] 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特点 - 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是与污染迁移、物种演替、气候波动等动态系统博弈中淬炼的科技洞察力 [2] - 科技创新构想是宝贵的知识资产和社会知识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环境治理效能 [2] - 科研工作需持续创新,在不确定性中重构共识,因地因时制宜进行知识建构 [3]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的探索与支持 -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的任务是探索未知,预测并识别新问题,不断修正解决路径 [3] - 科技前沿是社会技术系统动态重构的过程,需要改良式创新和探索性交叉性研究 [3] - 需支持年轻科研人员和经验丰富的中坚力量,包括退休后继续贡献的银龄科学家 [3]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的精神传承 -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是高度流动、持续更新的知识生态,嵌入政策制定和公众理解等社会实践 [4] -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甘于自我迭代,保持对科技真理的敬畏和对生态环境的敏锐触感 [4] - 目前仅有3位生态环境领域院士出版完整个人传记,系统性科技史和口述史资料稀缺 [4] 生态环境科技的应用与突破 -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在碳中和、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5] - 长江、黄河生态修复工程实践以及大气污染精准防控监测网络的建立依赖科技工作者的钻研 [5] - 他们的努力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奠定科技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5]
用专业力量守护生态福祉——写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中国环境报·2025-05-30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