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币还债的三次前车之鉴:新朝,魏玛,抗战
36氪·2025-05-30 07:43
美国积极地拥抱加密货币稳定币,主要源于"以币还债"的大胆尝试,却触及了一个历史深远的议题: 当国家面临财政困境时,能否通过货币手段,特别是发行或利用新兴、高波动性的货币资产来解决? 纵观历史,试图通过操纵货币来应对财政或债务危机的案例屡见不鲜。不幸的是,这些尝试都以失败告终。这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一个根本性问题: 金融的根基究竟在哪里?是印钞机、新兴技术,还是更深层、更扎实的物质财富和实体经济? "发币还债":历史上的危险游戏 "以币还债",或者更广义地说,试图通过货币手段(无论是过度发行、强制改制还是利用其他高波动资产)来弥补财政赤字或偿还债务,历史上几乎都是一 条通往崩溃的死胡同。其核心问题在于,它忽视了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实体经济的媒介和反映,而非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财富源泉。 王莽的币制混乱:一场掠夺性的货币实验 中国历史上的王莽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是频繁通过币制改革变相掠夺民间财富的典型。王莽在短短十余年内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货币改制¹'²。 第一次改制(公元7年),发行"大泉五十"、"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强制与五铢钱并行,企图通过提高新币面值来掠夺铜材利润³。第三次改制(公元 10年)更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