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见日:从私营企业看国家主导的去污名化
36氪·2025-05-30 11:53
在推动特定类别组织去污名化的进程中,国家需要综合运用"前台"与"后台"策略,并不断进行迭代调整,平衡不同利益群体的立场,逐步转变公 众认知。国家可以通过强调该类别组织的实用价值来缓解去污名化进程的意识形态冲突。该研究通过分析中国私营企业去污名化的四个不同阶 段,展现出国家在特定类别去污名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40年前,温州柳市镇八个因"投机倒把"被捕的个体户商人获得平反,他们被统称为"八大王"。这是中国民营经济从压抑到腾飞的转折点,国家在 其中扮演了主导角色。1984年,中央下发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商品生产和流通;1985年,《解放日报》头条发表评论员文章《温州的启示》,肯 定了"温州模式"。 从"投机倒把"到"拨乱反正",中国私营企业所处的政策和舆论环境经历了一场过山车式的逆转。 企业等组织去污名化是当前组织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于企业而言,被污名化可能导致商誉受损、消费者信任度下降、人才流失、融资难度增 加,从而极大伤害投资者和企业家的投资信心,进而对全社会的营商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相比于单个企业的去污名化,如何对某一类别的企业或 组织进行整体去污名化,对全社会的营商环境和经济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但这无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