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下一代入口之战:大厂为何纷纷押注智能体?
36氪·2025-05-30 12:09

智能体的定义与核心价值 - 智能体(AI Agent)是具有自主规划、决策和执行能力的智能应用,区别于传统对话式AI,能深度理解用户意图并完成任务[2] - 智能体改变了人机协作范式,用户仅需发出指令即可完成复杂任务,无需主动操作工具[1][6] - 类比云计算架构:大模型相当于IaaS(基础设施),平台工具相当于PaaS(平台服务),智能体相当于SaaS(软件服务),提供即买即用的智能[2] 智能体的应用场景与优势 - To B场景:智能体可简化企业系统操作,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即可自动调用系统资源完成任务,提升生产力[3] - To C场景:例如酷开超级智能体电视,用户通过语音描述电影情节即可直接播放,并联动智能家居调节环境[5] - 智能体成为下一代交互入口,掌握用户需求承接权意味着控制资源分配权[6] 智能体行业竞争格局与三大流派 - AI厂商派(百度、谷歌、OpenAI等):以大模型为底座构建智能体开发生态,目标打造类似AppStore的智能体分发平台[8] - 企业服务派(微软、IBM、阿里云等):聚焦垂直场景,将智能体集成至企业现有系统,解决财务、销售等业务自动化问题[9] - 软硬件厂商派(华为、酷开、三星等):将智能体植入终端设备,例如酷开超级智能体实现1.5秒内响应,形成"长记忆、快思考、秒行动"标准[11] 智能体发展趋势与挑战 - 垂直智能体优先落地:医疗、教育等场景的垂直智能体因边界明确、行业知识丰富,比通用智能体更早实现实用化[16] - 多智能体协同需求:复杂任务需多个智能体协作,如酷开超级智能体已展示家庭服务整合能力,但多数产品仍停留在单任务阶段[17][18] - 硬件入口价值提升:智能体重塑硬件交互逻辑,电视、学习机等设备可能成为服务中枢,例如教育智能体实现"千人千面"个性化方案[19][20] 行业动态与市场潜力 - 红杉AI峰会预测智能体市场潜力为"10倍于云计算"[1] - 2025年谷歌I/O、微软Build等大会均将智能体列为核心议题,覆盖编程、医疗、金融等行业[1] - 酷开在2025年春季发布会推出六大智能体构成的超级智能体系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