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再卖48座万达广场,轻资产转型是救命稻草还是饮鸩止渴?
搜狐财经·2025-05-30 17:15
万达集团轻资产转型 - 公司近两年第三次大规模资产剥离 涉及48座万达广场 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40个城市 接盘方包括太盟投资腾讯京东等五家机构 [1] - 2023年至今累计出售近200座万达广场 叠加酒店电影等板块处置 回笼资金超500亿元 但债务压力仍存 截至2025年5月被执行总金额超75亿元 [1] - 轻资产转型始于2017年 当时总负债超6000亿元 账面现金116亿元 有息负债1300亿元 提出"三不做"原则(不做重资产/高杠杆/非核心业务) [1] 轻资产模式特点 - 核心为"去地产化" 公司不持有物业产权 通过输出品牌设计招商运营能力获取收益 目前管理的498个万达广场中轻资产项目占比超40% 2023年新开23个项目仅2个为自持物业 [2] - 行业趋势明显 万科与凯雷投资领汇基金合作出售商业物业股权 龙湖推出"冠寓"长租公寓采用"管理输出+收益分成"模式 [2] 转型面临的挑战 - 品牌价值流失 2010-2020年万达广场年均新增50座 覆盖227个地级市 但2023年以来超30%产权易主 部分项目如成都武侯万达广场更名"尚品奥莱广场"并更换运营团队 [3] - 消费者感知恶化 社交媒体反映产权变更后部分广场品牌组合服务质量下滑 可能影响租金分成收益 [3] 行业启示 - 轻资产模式成功依赖品牌与运营能力积累 公司通过商业通路品牌与全产业链管理能力保留管理权 [4] - 需与债务重组协同推进 公司通过组合拳降低债务压力为转型争取时间 [4] - 警惕品牌价值流失风险 需平衡产权出售与运营权保留 避免沦为"资本工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