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陪伴童年”,家长要当好孩子虚拟世界的园丁
中国青年报·2025-05-31 06:02
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现状 - 2023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6亿 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97.3% [2] - 九成以上未成年人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 手机成为青少年主要上网设备 [2] - 留守儿童群体中 3-9岁儿童每日刷短视频或玩游戏时间达数小时 假期情况更严重 [3][4] 电子产品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 移动互联网兴起导致"以玩耍为主的童年"被"以手机为主的童年"取代 [4] - 过度使用手机易导致社会剥夺 成瘾 注意力碎片化 睡眠剥夺等心理问题 [5] - 部分家庭将手机作为"电子保姆" 用于替代家长陪伴 成本低且见效快 [4] 家长应对策略 - 北京师范大学建议家庭教育网络素养实践三大原则:规则与引导结合 尊重兴趣个性 建立平等沟通 [5] - 成功案例显示 家长以身作则卸载短视频软件 设定20分钟使用时限可有效控制使用时长 [7][8] - 引导孩子将电子设备作为工具而非娱乐载体 如创作科普内容 培养现实爱好可减少依赖 [7][9][10] 行业与社会支持 - 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连续举办青少年互联网大会 推动平台与青少年良性互动 [5] - 家 校 社协同被强调 需共同营造儿童友好网络生态 [11] - 心理学研究指出 家庭需进入孩子"核心护航轨道" 满足亲密感需求以防网络替代 [12] 教育理念转变 - 专家认为教育应唤醒而非控制 理解陪伴比技术管控更有效 [13] - 家长恐慌情绪源于将孩子问题简单归因网络 忽视家庭系统支持不足的现实 [11][12] - 健康使用电子设备的关键在于内容选择与场景管理 而非绝对禁止 [7][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