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现状与问题 - "网红儿童"产业链已形成完整商业模式,包括人设打造、剧本演绎和带货变现环节 [1] - MCN机构提供标准化服务套餐,价格从单月5980元到6个月22980元不等,包含选题策划、脚本制作等 [9] - 头部儿童网红账号商业价值显著,例如4岁网红"瑶一瑶小肉包"20秒广告报价达40万元,60秒以上报价55万元 [5] - 平台算法推荐机制客观上助推了"网红儿童"现象蔓延 [9] 监管措施与行业治理 - 国家网信办2022年开展专项整治,处置涉及校园霸凌摆拍、未成年怀孕营销等违规账号 [11] - 主要短视频平台已采取治理措施:抖音整治未成年人浓妆教学、性感装扮等内容,快手清理低俗擦边表演和虚假人设 [11] - 平台拟加强处罚力度,包括取消商业权限、封禁账号等措施 [12] - 国家网信办拟出台新规,明确禁止MCN机构利用"网红儿童"牟利 [17] 运营模式与技术挑战 - MCN机构采用标准化培养模式,包括签约收费(2-3万元)、系统化培训等商业化运作 [9] - 账号运营存在主体与实际出镜主体分离现象,家长常作为账号运营主体 [15] - 技术识别存在难点:未成年人可能冒用成人身份、使用挡脸等模糊化处理规避审核 [15] - 跨平台商业行为增加监管难度,如在A平台引流、B平台变现的模式 [16] 平台治理建议 - 建议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对非营利性亲子账号放宽审核,对商业账号重点监管 [19] - 需统一跨平台审核标准,防止违规内容向宽松平台转移 [19] - 建议完善技术监测:重点巡查未成年人内容账号,建立高风险标注机制 [20] - 可增设"未成年人出镜"标识、一键举报等功能强化社会监督 [19] 产业链参与方 - MCN机构深度参与产业链各环节,包括内容生产、商业变现等 [9] - 家长在产业链中具有双重角色:既是权益保护者也可能是侵害者 [16] - 平台方需承担主体责任,建立全流程管理机制 [19] - 专家建议引入第三方监督力量,如司法机关、学校等参与治理 [16]
避免网红儿童被流量裹挟,专家建议对相关账号收益提现作限制
南方都市报·2025-05-31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