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在变革、混战、逆袭之间,「辅助驾驶汽车人」又有了新故事
36氪·2025-05-31 15:05

行业人才竞争现状 -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公开指责新势力企业大量挖角吉利人才,称"没有吉利的人才他们造不出车"[1] - 特斯拉为应对人才流失采取隐藏AI部门名单+审查离职骨干电脑等措施[2][6] - 2025年智驾平权大战引发跨领域人才争夺战,涉及新势力/传统车企/合资车企/供应链[2][5] 新势力企业技术路线与人才策略 - 理想汽车2023年至今三次切换智驾技术路线:高精地图→端到端→VLA模型,伴随21职级员工夏中谱离职及团队调整[8][11] - 蔚来组建800人芯片自研团队,成员来自华为海思/联发科/哲库,2025年校招智能驾驶类硕士年薪30万+[12] - 小鹏开放"老员工回归"通道,智驾泊车负责人刘懿从比亚迪回归后获更高薪资[12][13] 传统车企智能化转型路径 - 比亚迪通过自研方案实现10万元级车型标配NOA,奇瑞将高阶智驾下探至6.59万元小蚂蚁车型[14] - 奇瑞半年内引入博世ADAS总监赵姝岩/极氪前副总裁谢保军/华为智驾总监张晓洪[16] - 吉利整合极氪智驾团队至中央研究院,姜军/陈奇分任首席座舱/智驾科学家[17] - 长城设立硅谷自动驾驶中心,首位女性CTO吴会肖成为智能化战略代言人[18][19][21] 合资车企本土化变革 - 日产/丰田调整中国区管理架构:马智欣统管中国委员会,李晖升任丰田首位华人总经理[23] - 东风日产N7项目中期被中国团队叫停后与Momenta合作,成为合资品牌首款端到端高阶智驾车型[24][26] - 日系三强(日产/本田/丰田)全面接入Momenta系统,本田中国直接跳过过渡阶段部署全场景城区NOA[26] 智能驾驶供应链格局 - 行业形成"四强"格局:Momenta(130款量产车型/30万辆交付)/华为/地平线/大疆车载[31][33] - Momenta交付效率提升:从400人2年/车型优化至10人3-6个月/车型[33] - 华为乾崑方案硬件成本下降,ADS 4.0版本可落地20万元级合资车型[35] - 地平线整合高阶智驾团队,大疆车载聚焦10-20万元价格带纯视觉方案[35] 组织架构与人才流动特征 - 新势力倾向高薪引进尖端人才(如蔚小理硅谷挖角特斯拉团队),传统车企多采用内部轮岗/架构调整[6][19] - 猎头反馈新势力与传统车企间人才流通存在文化/工作强度障碍[19] - 供应商面临核心人才流失挑战,如地平线副总裁张玉峰/软件总裁余轶南离职创业[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