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夯实高质量发展微观基础
证券日报·2025-05-31 22:22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 - 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从六个方面系统部署制度建设: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健全激励创新制度、建立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体系、优化综合监管和服务体系 [1] - 制度目标为建立适合国情、符合实际、满足发展需求的企业制度,释放微观主体活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1] 制度发展的历史背景与现状 -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萌芽于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字方针,2016年后明确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完善该制度的战略部署 [2] - 当前国有企业已完成公司制改革,董事会应建尽建率达100%,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行,但存在治理主体权责不清、决策流程不畅等问题;部分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制约发展 [3] 制度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意义 - 理论层面突破传统模式,实现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文化传统与现代管理的三重融合,创新企业治理哲学 [4] - 实践层面通过制度赋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管理水平,目标培育世界一流企业,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微观基础 [4] 制度框架的五大核心要素 - 根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分类完善国企党建机制与非公企业党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5] - 基础准则为"十六字"方针,结合中国所有制结构形成独特实践,重点解决治理结构中的权责划分与科学管理问题 [5] - 关键动力来自改革创新,通过激励机制设计释放企业家创新活力 [5] - 支撑体系包括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要求将传统文化理念融入经营管理全过程 [6] - 保障机制为优化监管服务体系,创新监管方式并加强政策引导 [6] 制度实施的阶段性目标 - 设定未来5年与10年发展目标,需企业主动完善治理结构,政府部门协同营造发展环境 [7]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二十大精神推动制度落地,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