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家人”要以规范获认可
经济日报·2025-06-01 06:04
新职业发展现状 - 陪诊师作为新兴职业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快速兴起 为异地就医和独自就医困难的患者提供挂号 取药 陪伴等专业服务 [1][2] - 成都陪诊师郭太英两年半服务近2000人次 月收入达1 3万至1 5万元 [1] - 2024年3月成都市成华区开展陪诊师品牌培训班 27人获得全国首批陪诊服务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1] 行业市场需求 - 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城市催生巨大陪诊需求 服务内容包括就诊规划 病史梳理 住宿交通安排等 [2] - 专业陪诊师能提升医患双方效率 通过标准化服务规范减少信息误差 [2] - 成都市成视职业培训学校自2023年10月起试点培训3期 累计培养140余名专业陪诊师 [2] 政策与规范化进展 - 2024年10月民政部等多部门联合发文 明确支持培育专业助医组织和队伍 [3] - 上海 河南 湖北等地探索建立行业规范体系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发布《老年陪诊服务规范》 [3] - 网络平台对陪诊师推广内容有严格审核限制 从业者主要依赖口碑和熟人获客 [3] 行业发展挑战 - 行业存在"黄牛"和医托乱象 部分机构通过挂号差价牟利或诱导非正规就医 [2] - 部分医院对陪诊师持保留态度 因缺乏统一监管标准 [2] - 具备专业技能的陪诊师供给仍不足 需加强标准化培训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