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MiniMax即将发布代号为M+的文本推理模型,该模型的技术细节严格保密,但将附带技术报告 [2] - 公司采取折中策略:国内C端应用不接入DeepSeek,海外AI应用接入DeepSeek [3] - 推理模型的成败将影响外界对公司是否保持行业竞争力的判断 [5][18] - 2025年上半年行业格局从"AI六小虎"演变为"基模五强",MiniMax未列入新格局常客名单 [5] 战略与产品动态 - 2025年三大关键动作:收购AI视频公司鹿影科技(估值近1亿人民币)、品牌拆分(海螺AI更名为MiniMax)、上线类Manus产品MiniMax Agent [6] - 品牌重构将文本模型与多模态能力分离,组织架构仍保持四大模型团队(文本/视频/图像/语音) [10][11] - 模型迭代优先级:视频>语音>文本>图像,视频模型video-01后迭代速度最快 [23] - 推出MiniMax Agent智能体模式,通过双入口(Chat/Agent)拉动海外应用月活 [24] 技术进展 - 2025年1月开源4560B参数模型MiniMax-01,性能追平GPT-4o并超越DeepSeek-V3 [7] - 推理模型研发早于DeepSeek R1发布,但后者影响其优先级调整 [17] - 当前商业化最成功的是语音模型,合作案例包括高途(声音克隆)、Hedra(数字角色)、Stripe(与OpenAI/Anthropic并列) [14][15] 商业模式 - 采用纯API收费模式,销售团队仅10人(占公司400人规模的3%),无定制化交付团队 [13] - 多模态模型整体变现能力超越大语言模型,语音与视频模型商业贡献难分高下 [26][28] - 国内合作高途/阅文/极狐汽车,国际签约Stripe等,但大部分商业合作未公开 [14][27] 资本与估值 - 2024年3月A轮融资6亿美元,投后估值25亿美元 [16] - 当前实际估值已超25亿美元,获多家机构未公开轮次投资,被某知名VC列为"保密明星项目" [16] 竞争环境 - DeepSeek R1发布后行业分化为接入派(多数)与自研派(字节/智谱),MiniMax选择中间路线 [2][3] - 联创魏伟离职引发外界对公司战略猜测,公司随后加速品牌拆分与产品调整 [8][9] - 基模五强(阿里/字节/DeepSeek/阶跃星辰/智谱AI)格局下,公司需证明技术实力以维持地位 [5][18]
MiniMax正暗戳戳憋大招
虎嗅·2025-06-02 06:09